首页   >    正文

丁晓兵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发言摘编

作者: 时间:2014-12-04 点击数:

丁晓兵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发言摘编
文字资料
5分钟
2014年12月04日

 

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 由中宣部、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组织的丁晓兵先进事迹报告团,从1月17日起先后赴江苏、安徽、上海、广东等地和驻京部队作巡回报告。现将报告团成员武警驻无锡某团政治委员丁晓兵、武警驻无锡某师政治委员陈国桢、丁晓兵妻子陶婉珠、无锡市委党校原党委书记张田生、新华社记者朱玉的发言摘编如下:

  陈国桢:保持英雄本色的钢铁战士

  丁晓兵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毕业后,来到我们师一个驻在山沟里的连队,当了指导员。

 到连队后的第一次紧急集合,丁晓兵怎么也扎不好腰带,捆不成背包。等他抱着被子跑到操场时,全连官兵已经排好队在等他。丁晓兵满脸涨得通红,大声说:“我给连队丢脸了,请大家给我时间,我一定把脸争回来!”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脚踩、用嘴咬、用膝盖压,手指磨破了皮,嘴角磨出了血,被子和背包带血迹斑斑,苦练一个多星期,背包打得又快又好。 丁晓兵在被派到多年与先进无缘的二营担任教导员时,有一次,师里组织野营拉练,在离终点还有5公里时,不少人脚上打起了血泡,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丁晓兵也因左脚长了一个鸡眼,跑得十分吃力。眼看就要被其他营甩在后面,他拿出小刀,割掉鸡眼,大喊一声:“为了二营的荣誉,加油啊!”官兵们士气大振,喊着口号,一路疾跑,全营率先到达终点。 2002年底,丁晓兵提升为团政委。他抓住一切机会给自己“充电”,他只有一只手,操作计算机不方便,却在全团最早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他联系部队实际写了数百万字的读书笔记,提出的加强部队建设的100多条建议被上级采用。他摸索的“大强度训练科学分配体力法”,使训练受伤的发生率大大下降。他讲的政治教育课,一直是最受官兵欢迎的课…… 20年来,丁晓兵所带的团队先后获得了288枚奖牌和奖杯。

  陶婉珠:无怨无悔的选择

  20年前,我还是空军某医院一名护士。一天,听说有个叫丁晓兵的伤员取弹片时,因手术时间过长,麻醉药失效了,剧烈的疼痛使他抓破了手术台上的床单,却始终一声不吭。哪有这么坚强的人呢?带着好奇,我到病房去看他。从昏迷中醒来的晓兵,一张年轻带着几份稚气的脸,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晓兵的伤刚刚好转,就开始练习用一只手自理生活了。大家都很钦佩他,我也把他看作自己的弟弟,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和照料。晓兵回到部队后,我们开始通信。他善于学习、喜欢思考,富有激情、特别自信,看问题的水平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往往超越了他的年龄,这一切像一块磁铁深深吸引了我…… 选择了晓兵,我就做好了一切吃苦的准备。可是,从新婚第一天起,晓兵就不让我照顾。刷牙洗脸,穿衣吃饭,他都坚持自己做。 1989年12月3日,我们的儿子陶陶出生。临产时,晓兵赶了十几里路来到我身边。手术车推到了病床前,人们期待着晓兵把我抱上手术车。晓兵脸涨得通红,额头上急出了汗。我忙说:“他不方便,我自己行。”我硬撑着,挪动笨重的身体,艰难地爬上了手术车。等我生完孩子,被推回病房,突然发现晓兵站在墙角默默地流泪。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流眼泪。 这就是我的丈夫丁晓兵。作为妻子和战友,我爱他、敬佩他!

  张田生:坚守精神高地的时代先锋

  10年前,在我们党校办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一名留德研究生尖锐的提问,竟使我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他说:“校长,你的课讲得不错,可市场经济条件下无私奉献行得通吗?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我找到了晓兵。他一身戎装走上讲台,给大家讲当年写血书请战,深入敌后抓俘虏,为完成任务失去右臂的战斗经历;讲他走下战场后,面对许多优厚待遇和发展机会,仍然在部队奉献青春的无悔选择。75分钟的报告多次被掌声打断。培训班结束,那位留德研究生深有感触地说:“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实需要无私奉献。丁晓兵就是这样的人,党员干部就应该这样为官做人!” 1998年初冬的一天,丁晓兵对我说,他们团有个干部家属在安徽某县党校工作,符合随军条件已经五、六年了,但一直两地分居。他希望我帮忙把这名干部的家属调入市委党校。后来,为此事他找我不下10次。有一天,下着雨,他又来了。我当时在主持会议,他就一直呆在车里等我。等会议结束,他急忙朝我跑来。雨很大,他跑得急,不小心脚下一滑,重重地跌倒在泥水里,假肢从袖管里摔了出去,“喀嚓”断为两截。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可是个战斗英雄呀!我被他的举动深深感动了。后来,在市委领导的关注下,那位干部的妻子终于调进了党校。 这些年来,丁晓兵先后帮助100多名转业干部和随军家属解决了安置问题。

  朱玉:感动中国的英雄赞歌

  我对丁晓兵的采访是从疑惑开始的。我疑惑,少了右臂的人,连生活自理都困难,是怎么带兵的? 带着疑问,我走进了军营。在部队荣誉室里,我见到了丁晓兵当年用鲜血换来的“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见到了丁晓兵带领部队赢得的288面奖牌、奖杯;在部队留存的录像资料中,我发现了在抗洪现场扛麻包堵决口的丁晓兵;看到了单手扑打山火、满脸黑灰的丁晓兵…… 疑问渐渐淡去,一个英雄的形象,渐渐清晰。 我走进了丁晓兵的家,在那间虽然狭小,但整洁的学习室里,挨着桌子的左墙上,贴着一张大大的白纸。丁晓兵的妻子告诉我,丁晓兵有每天看书学习的习惯。夏天,蚊子如果叮在他的身上,他可以用左手打。但如果蚊子叮在他的左手或者左臂上,丁晓兵就只能往左面的墙上蹭。长此以往,他住过的每一个房间的左墙上,都是斑斑的血迹。这张白纸就是专门为丁晓兵贴的,它蹭上血迹了可以换掉…… 丁晓兵是一个血气方刚、粗犷豪放的男人,却有着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对人民群众饱含着深深的爱。他带部队去抗洪抢险,累病了,在看病的路上,看到一位老大娘因为中暑倒在路边,他安排司机去接医生,自己手持一把蒲扇蹲在一边,给老大娘扇起来。经过抢救,大娘醒了过来,第一句话就说:“我要我的儿子!”丁晓兵说:“大娘,我们不都是你的儿子吗?”

  丁晓兵:在不懈奋斗中追求壮美人生

  刚到南京政治学院学习时,我左手握笔,怎么也不听使唤;费尽力气,也记不全老师讲的内容。又急又烦,曾在一个月内戳断了9支钢笔。第一次考试,试题我都会,就是答题的速度跟不上。我举手请求监考老师给我延长20分钟。老师摇摇头说:“没有这个先例。”从此我下定决心,在自己的人生字典里,绝不能再出现“照顾”二字。我借来《资本论》,每天抄到深夜,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就攻克了左手写字这一难关…… 在基层工作的10多年时间里,我无数次谢绝了对我的特殊照顾,数十次参加军事演习、抗洪抢险、扑灭山林大火。说实话,不是我不需要别人照顾,而是不愿在特殊的照顾中,消磨掉自己的斗志,丢掉军人的尊严和责任。我憋的就是一股劲,一只手我也要做生活的强者,一只手我也要拥抱生活! 我经常想,人的一生中,其实就在做着两件事——选择什么和拒绝什么。比较起来,选择理想、实现辉煌不易,而拒绝诱惑、抵制腐蚀更难。2001年,驻地一家公司找到我,让派几个战士晚上给他们巡逻,许诺除了给部队正常报酬外,一年私下再给我8万元,我断然拒绝。我想的是:这就像当年守阵地一样,一旦被对手撕开口子,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口子,后果都不堪设想。 战场上我是抓俘虏的,生活中决不能当了别人的俘虏。作为共产党员,就要永远坚守住自己的精神高地!

版权所属:中国矿业大学纪委办监察处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邮编:221116